01
国务院常务会部署 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等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;部署做好春耕备耕工作,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;要求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,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。
02 确保农资供应量足质优价稳
近日,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召开年度工作会,专门对农资保供稳价工作作出部署,提出全力做好重要农时的农资储备、调运、供应工作,确保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量足、质优、价稳。 农资供应渠道的相关单位和企业要全力保障各类农资供应,深刻理解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对维护农民利益、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,再接再厉做好春耕备耕、农资供应储备工作。紧盯由南向北、自东向西陆续展开的特点,按照春耕生产时间节点和轻重缓急,加强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,确保农资适时足额下摆到位。
03 145亿元!2023年农机购置 与应用补贴资金提前下达
日前,财政部发出消息表示,提前下达2023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145亿,坚持目标导向,重点支持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相关的农业机械。
04 农业农村部派专家组 赴重点地区开展防灾减灾 和春耕备耕调研指导
为切实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,1月29日,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发布小麦、油菜防冻抗旱促稳产技术意见,启动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大培训;派出11个专家指导组分赴河北、江西等小麦、油菜主产区调研指导,推动防灾减灾和春季田管关键措施落实落地。
05 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
近日,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,会议强调,要真抓实干做好全年三农各项重点工作。全力以赴再夺粮食丰收,抓紧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,分品种压实种植面积,以大豆、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,健全防灾减灾机制,充分调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,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 持续用力扩种大豆油料,统筹安排好粮豆棉豆轮作,扩大适宜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多油并举扩面积增产量,今年再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。
06 2022年脱贫人口 人均纯收入同比增14.3%
近日,从国家乡村振兴局获悉,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,同比增长14.3%,脱贫基础更加稳固。2022年,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。 产业方面,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,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%以上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,主导产业特色保险覆盖率达到70%。
07 2022年我国扩种大豆油料 取得积极成效
近日,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2022年我国大豆面积达到1.54亿亩,增加2743万亩,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,创历史新高;油菜籽面积达到1.09亿亩,比上年增加近400万亩,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,产量达到1553万吨,增产81万吨。
08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 全国种植业“三品一标”基地
近日,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种植业“三品一标”基地,经各省推荐、专家评审,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一枝春茶叶基地、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苹果基地等100个基地成功入选。 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农业生产“三品一标”提升行动,突出重点作物和优势区域,着力打造产业基础强、规模效益好、科技水平高、生产特色鲜明的种植业生产基地,示范带动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。
09 备战春耕重庆加强化肥冬储
近日,从重庆市供销合作社获悉,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,近期供销系统陆续加强化肥采购,确保年后春耕顺利开局。 2023年供销系统将继续开展常态化市场监测,从现在至5月,全市60个农资购销存监测点将每两周完成一次数据动态更新,及时掌握化肥采购、库存、价格情况,确保在市场紧缺时随时将库存化肥投放市场,保证供应、平抑价格。 此外,重庆市供销社还将会同市农业农村委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打击力度,规范基层供销社、村级综合服务社农资销售行为,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流通渠道,打击囤积居奇、哄抬化肥价格的情况,确保农民购买到放心农资。
10 云南省加快推进 高原特色农业全链条升级
近日,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闭幕。在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,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,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,实施新一轮粮食产量提升和垦造耕地行动,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。 2023年,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70万亩以上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,产量稳定增长。云南将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花卉、蔬菜、高端水果等高效设施农业,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链条升级,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、加工园区建设工程。
信息来源: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经济日报、农民日报、中国工业报、农业农村部、重庆日报